《绍兴文理学院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蓦然回望兮,不见纳兰

   期次:第3期   作者:○孙洲贝(临床122班)   

  千倾湖水香拢岸,素茶巧含烟。幸福是什么?于我来言,幸福,就是坐在怡然的亭台小榭中读着《纳兰词》,与自然融为一体。
  我喜欢中国文学,如唐诗、宋词、清词,尤其是纳兰容若。最喜欢他的“还留取,冷香半缕,第一湘江雨”,隐含对友人绘画技巧的赞美,颇含骚雅之旨。那股清幽馨香始终在纳兰心中,在后世的知音心中,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。更有千古名句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已变”,然而人生没有如果,初见也只有一次。心上曾经坚定的爱情其实最脆弱不堪,只是稍微的改变,最后的最后,便是相对无言。
  一个人,一段往事;一阙词,半盏流年。纳兰有着令世人艳羡的家世背景和绝代之才,通经史,工书法,擅丹青,三十一岁因寒疾而殁。
  纳兰词清新婉约,独具真情锐感,直指本心,如一缕春风,从三百年前徐徐而来,却于不经意间,触动了我的心弦。至于纳兰其人,落拓不羁的性格,超逸脱俗的禀赋,加之才华出众、功名轻取的潇洒,与他出身豪门、金阶玉堂、平步宦海的前程,构成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。加之爱妻早亡,后续难圆旧时梦,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,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。对富贵的轻看,对仕途的不屑,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,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,流连向往。他如一朵清净之莲,绽放在尘世的暗夜,点亮了我们的双眼。
  他不过是在这世间走一遭,享尽这人世繁华与颓败,淡淡地冷观红尘,来了又走了。他走了,他的背影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模糊,所有爱恨情仇一并成空,只留下在那些书页案头,市井街巷里流淌着的词句,供后人徜徉其间,寻觅着他的踪影,品味着自己的人生。
  清江斜雨初晴,天然待得,瑶阶玉树,如君样,人间少。沏上一杯香茗,伴着冉冉茶香,悠然走进纳兰的心里。
  五年前,一次语文课上的偶然,一首《蝶恋花·出塞》让我初识了纳兰,如今能够重温旧文:
  今古山河无定据。画角声中,牧马频来去。满目荒凉谁可语?西风吹老丹枫树。
  从前幽怨应无数。铁马金戈,青冢黄昏路。一往情深深几许?深山夕照深秋雨。
  纳兰在塞外见到荒芜的景色,悲从中来。而历史上所发生过的每一次战争,到最后都成为一抹云烟,逝去而无痕。无边美好的江山,从来纷争不断。荒凉的塞上,更是因战争而留下了许多幽恨怨怼,平添悲凉。纳兰的一往情深,更多的是在意那些“从前幽怨”,因此感慨不尽,沉吟不息。在一声声悲叹之中,对人生的跌宕与历史苍茫、灵魂的荒凉之感油然而生,使我真切触摸到了他真实的心!
  他向往远离尘世的山野生活,在丛林与清泉间悠然自得。然而岁月的无情,人生匆匆,历史瞬息万变,这一切,都暗寓着一番又一番的悲欢离合,无论是谁,思索这些问题,都将深陷到无限高迈苍凉与慷慨不已、唏嘘不尽的情绪中,更何况是纳兰。
  品诗品词是我的爱好,返璞归真是我的宿命。不为修来生,只为途中与你相见。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”,因为我对纳兰爱得深沉。书中自有纳兰若,书中自有黄金屋,不愁饥腹。这就是幸福!

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20240次访问,全刊已有7127062次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