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绍兴文理学院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从“老师提问”到“学生发问”——在意大利摩德纳大学教学的一些体会

   期次:第5期   作者:李秀明(人文学院)   

  2017年9月到12月,我应邀到意大利的摩德纳—雷焦·艾米利亚大学去上课,给该校的“国际企业组织交际语言学”(languages for Communication in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Organizations,简称 LACOM)研究生开设“高级汉语”,这门课程列入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,每周两次课,分两个学期完成,8个学分。这个专业的学生总共要修满48个学分,“高级汉语”的学分占六分之一,看来对汉语和中国文化还是相当重视的。
  这个研究生班按照我们国内的分类来看,是专业硕士点,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语言交际能力,授课语言是英语。约有20人选修了“高级汉语”,生源来自欧、亚、非等不同国家和地区,已经算是大班了。
  第一次上课,我介绍了一些中国的历史文化常识,基本上是满堂灌的模式。下课后,本科毕业于罗马大学的费丽雅上台对我说:“老师,课堂上不要讲太多的历史文化知识,这些东西在谷歌和维基百科上我们都可以看到,你可以把这些知识上传到教学平台上,我们自己看。”费丽雅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了一个学期,走了中国的不少地方。她说:“我们想得到更多的训练,比如可以一起翻译一些关于意大利的城市、景点、博物馆介绍。”我心想:我还没给你们提要求,你就给我提要求了。但想起国内提倡的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要改变“老师教什么,学生学什么”的状态,那我就改成“学生想学什么,老师教什么”。以后谷歌和维基百科上可以看到的东西,我都不讲,课外发给她们看。
  第二次上课前,我把摩德纳市中心主教堂(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)的英语和意大利文本发到教学平台上,请他们先试着把第一节翻译成汉语,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析。这个著名的教堂是摩德纳市的重要文物和旅游目的地,还没有中文版的介绍。我自己也把布置的内容先翻译好,拿到课堂上进行对比分析。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,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。
  但是在第二周的课堂上,只有两位学生拿出了部分翻译,其中一个是中国学生,她的英语和意大利语都比我好,中文说得也比我地道,但她想听一些关于汉语的理论知识,比如汉字的结构理论、汉语词类与印欧语言的差异、汉语语法的基本特征,这些是语言学的专业知识。费丽雅也拿出了一部分汉语翻译,但是她说这么专业的内容,很多汉语的词汇她还没掌握。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这样的任务太难了,汉语对大部分学生来说,可能是第四、第五外语,要做这么专业事情,必须得专业学习汉语的人才能完成。
  这样的课堂可真是众口难调啊!但至少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学习意愿,也各自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。我得努力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,尽可能关注每个同学的问题。
  在课堂上,我们一起商讨,最后将“高级汉语”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提高书面写作能力。因为在摩德纳大学,还有针对全校本科生、研究生选修的其他汉语类课程,有意大利本土教师上的,也有学校通过培训机构聘请的意大利华人开设的,还有国家汉办派出的志愿者,以及我们学校的两名本科生开设的基础汉语和书法。我的课得跟这些课程有所不同。
  来自阿尔巴尼亚的鲁英对汉字很感兴趣。在课堂上她说:“老师,能不能把汉字的基本体系做个介绍?”我就结合一些更为简单的文章来讲汉字、汉语语法。我在维基百科上找了一些介绍摩德纳市、摩德纳大学的一些文章,请他们翻译,然后在课堂上结合汉字、语法来讲授。意大利是世界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,世界文化遗产都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认定的,在讲到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”这个词的时候,对汉字感兴趣的鲁英好奇地问道:“‘联合国’的‘联’为什么是一个‘耳朵’一个‘关’”?我说:“你们知道‘联系’这个词吗?‘系’也是丝线的意思。想想,我们用电话联系的时候,耳朵是不是很重要?在古代汉语中,‘联’是一个‘耳朵’一个‘丝’。”我指着她挂的耳环说,“汉字造字的时候,‘联’就是指在耳朵上用丝线挂着一些装饰品,英语中的‘contact’、‘keep in touch’,在汉语中就用‘联系’来表达,汉语中的丝绸很重要,对吗?”另一个曾经在我校交流学习过半年的茱莉娅又提出一个问题:“为什么‘给’字也是丝字旁?”幸好对汉字结构还比较熟悉,我说:“‘给’字,也和丝绸纺织有关系,用丝线把断了的线连起来,就像一个人没钱了,我帮助他,给他一点钱,一个人没饭吃了,我给予他一些帮助,这是一个隐喻用法,都和丝绸有关。”这时,我听到讲台下传来一句“一带一路”的英语。
  我还请他们把LACOM专业点的名称翻译成汉语,他们直译为“语言用来交际在国际企业和组织”,这是印欧语言学生常见的语序错误,我把它翻译成“国际企业组织交际语言”。还没等我提问英汉之间有何差异,那个中国学生就发问了: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语序差异?”我又得搬出语言类型学的基本概念——印欧语系大多数语言是“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后”,而汉藏语系的大多数语言是“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”,并举了不少的例子来说明,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顺序规则了。另一个学生又问:“原来的英文句子中有很多复数标记,汉语为什么都不管?”问题还真是层出不穷啊,我又开始介绍汉语是一种不使用复数标记的语言,涉及名词的多数形式,汉语更倾向用数量结构来表达,比如three books在汉语中就是“三本书”,ten tables就是“十张桌子”,汉语注重的是名词的形状维度,英语不管桌子是“一张”还是“一把”。
  就这样,我在摩德纳大学的课堂基本上保持这样的一种状态,期待着学生发出的各种问题,只是我的心情和中国课堂上害怕被老师提问的学生不同,中国课堂上的学生大概不会太喜欢老师的提问,所以才需要老师绞尽脑汁设计各种问题,还有人专门研究课堂上如何提问。我则满心欢喜地等着问题,然后顺手讲授一点理论知识,大概也符合孔夫子提出的“不愤不启、不悱不发”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吧。

绍兴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24028次访问,全刊已有7128542次访问